发布时间:2025-11-12 08:48:51 来源:哗众取宠网 作者:热点
“来的游戏游戏快,去的玩趣玩也快”大概就是对这些游戏最好的描述了,只剩一曲“凉凉”留给他们。集那尽


爱玩网独家编译 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。内流
无论是失殆暗区突围免root直装那无与伦比的精美视觉效果 ,亦或是游戏游戏让人难忘的音乐 ,或者是玩趣玩什么引人共鸣的故事等等 ,很多游戏总是集那尽能带给我们深刻的第一印象 。作为一名游戏玩家,个月能有如此多的内流游戏可玩可选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不过对游戏从业者来说,失殆表面风光可能不代表内在也是游戏游戏这般充实。有不少游戏就在发售前引起了大家的玩趣玩关注,但在发售之后很快就“人走茶凉”。集那尽
这里面原因有很多,有些游戏是让你用3A完整版游戏的价格买了一个测试版,有些则是因为各种技术问题,还有就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 。总之有这么几个热门游戏,在发售之后凉的也很快。
育碧推出的第三人视角开放世界RPG游戏在2016年3月上市了。然而才过去了三个月之后的六月 ,用户基数已经下滑了93%……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?在游戏上市期间一个月里 ,用户峰值从210万急速下滑到了14万 ,有很多原因导致这个游戏没能成为当时育碧的旗舰级产品。
如果你玩过这个游戏就会了解到他的问题 :后期内容空虚、属性Bug和匹配问题严重,而对于PC版玩家来说暗区被外挂横行的恶劣环境也让他们难以忍受。游戏后期在内容补足上做的并不够及时,也很难长久吸引玩家。
《全境封锁》在发售五天内赚到了3.3亿美元,但玩家人数下滑之快对于育碧也是一个沉重打击和教训。如今游戏依靠1.8后的更新内容 ,以及刚刚公布的《三角洲行动》破解版《全境封锁2》而有些回暖,但依旧无法重现当年的盛世。希望育碧在《全境封锁2》中,不要再让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纽约中特工们第二次失望了(比如我) 。
嘿,又是育碧!没错 ,育碧最擅长的就是在游戏发售之前炒热气氛 ,不过他们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并没有学会吃一堑长一智。《全境封锁》的痛才刚过去没多久 ,就再次在《荣耀战魂》上重演 。本尊科技
2017年2月上市的这款多人格斗对战游戏,让玩家扮演中世纪的骑士 、武侍或维京人中的一方 ,和其他玩家用冷兵器拼杀个你死我活 。听起来很美好,不是吗 ?
然而育碧这么多年还是我们认识的育碧。由于种种技术原因,使得游戏在三个月内流失了95%的用户—— 比全境封锁的93%还多 。
不过这个原因要简单的多 ,《荣耀战魂》讲究的是对策 、反应和判断的技巧对战 ,但这种对网络环境要求极高的战斗机制却偏偏采用了P2P的联网方式 ,从而完全毁掉了玩家的游戏乐趣 。你会经常遭遇到对手怒退、掉线、延迟等问题,这彻头彻尾地毁掉了游戏的体验 。
没人希望自己喜欢的游戏会凉的这么快 ,在这么久之后育碧终于表示将准备为游戏推出专用的服务器,希望解释凭借新的角色和内容更新 ,能让这个游戏再延续的久一些吧 。
如果有人要撰写一本关于游戏历史上失败的案例的书籍,那么《无人深空》必定会被载入其中。这个号称有数以亿万个不同星球的科技开挂器(免费)游戏,却因为缺乏内容和游戏玩法,很快被玩家们抛弃 。就如同他的热度上升速度那样快地流失了……
《无人深空》在发售当天,仅仅是Steam版就有21.2万的最高在线峰值,不到一周之后就流失了78%的玩家。由于游戏带来的体验回报极低,很多人在新鲜感过后很快就抛弃了这个游戏 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你只能看到不到1,000人还在继续玩 —— 仅仅42天过去,94%的玩家流失率 。这可真不是个好事。
虽然在2016年11月开始 ,Hello Games不断地为游戏推出了更新 ,添加了更多的内容、玩法和可玩性。不过游戏早期的名誉损失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挽回的,虽然游戏也有一些回暖趋势,但要说是游戏史上最失望的游戏之一那可一定跑不掉。
2016年2月发售的《街头霸王5》原本应该作为PS4独占(无论有没有PC版 ,业界对只登陆一款主机的游戏都算独占)的游戏在那一年成为热门作品,很遗憾的是这款在游戏业的老字号格斗游戏的人气 ,也只能用“来的快去的也快”来形容了 。
原本《街头霸王5》的初衷是比四代更加容易上手 ,让那些原本只是好奇观望的新人也能有机会尝试和打拼一下 。然而很多人在试水之后发现,这游戏并不适合他们。
《街头霸王5》的在线人数一直在Beta测试期的数据徘徊,而后来越发严重的网络问题和匹配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游戏体验。甚至后来出现的“怒退”行为 ,让本就不怎么活跃的SF5玩家体验雪上加霜 。
尽管卡普空后来出面修复了联网问题 ,并对怒退行为作出了惩罚,然而这也是一个亡羊补牢补的太晚的例子。目前你可能只在EVO等格斗游戏赛中见到他的美化包下载免费身影了。
对于很多单机游戏玩家来说,他们习惯先打通主线之后再慢慢探索游戏的其他元素,除了获取全部奖杯之外还有就是探索游戏是否隐藏着什么惊喜。然而对于卡普空来说 ,这个恐怖生存冒险游戏在成功逆袭之后的迅速衰败,也让他们先甜后苦了一阵。
《生化危机7》在发售一个月之后,玩家人数下降了九成 。Steam版的峰值人数为15,000人 ,一个月之后勉强维持在15,000上下 。一个售价29.99美元的季票和一个不怎么吸引人的DLC没能做到回暖 ,甚至在推出免费内容更新“Banned Footage”之后人数进一步下滑。
其实作为一个单机游戏来说,《生化危机7》的成绩还算是不错了。游戏首发销量比起《生化危机6》来说已经翻倍了,而且自媒体和玩家的评价都十分不错 。然而游戏热度下滑过快以及整体销量并不被股东们看好(发售之后卡普空的股价在持续下滑),所以是否还会有《生化危机8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。
2015年2月由原《求生之路》开发团队Turtle Rock工作室为PS4/Xbox One主机推出的第一批“次世代”游戏,曾在发售之前产生了不小的热度 —— 除了原来《求生之路》系列为他们打造的名誉之外,还有游戏独特的4v1的人对怪物对抗模式。然而当玩家们真正拿到游戏之后才发现,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!
仅仅一个月,游戏的发行商2K就感受到了玩家基数下滑所带来的巨大压力。外加游戏的评价褒贬不一 ,以及价格共计136美元的DLC,给很多玩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无论是2K还是TR可以说是每天都能看到在线人数的明显吓唬。
Turtle Rock不得不放下自尊